——访中国石油天然气第六建设公司安全副总监李海楼
(作者 田丰)
李海楼,男,1970年生,山东莱西人,高级工程师。1995年毕业于原江汉石油学院机械工程系安全工程专业,随即到中国石油天然气第六建设公司工作;2002年任公司安全环保部副经理,2006年起任公司安全副总监兼安全环保部经理。所在公司连续6年获得全国“安康杯”竞赛优胜单位,并于2012年度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;个人先后获得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先进个人、HSE体系推进先进个人,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分公司HSE先进个人,广西自治区安全生产先进个人,中国石油天然气第六建设公司青年标兵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。

受母校校友总会约稿,我访问了李海楼这位优秀的师兄。采访进行了两次。一次是在云南石化项目的驻地宿舍,在他开会前抽空聊了半小时;一次是在酒店,在他上飞机前聊了50分钟。短短的聊天,让我对这位校友有了脸谱式的认识:一位继承了闯关东精神的山东汉子,正走在一条跨过山和大海的“平凡之路”上。
李海楼在山东出生,后随父母闯关东,在东北长大。从小,李海楼就知道生活的艰辛,自己挣钱读高中。大学期间的寒暑假,他一直在荆州勤工俭学,只回过一次老家。
也许是受到父辈闯关东精神的影响,李海楼特别能吃苦。记得1995年的那个春节,那是他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春节,他和另外两名新分大学生留守在大港炼油厂工地。大港油田自来水中盐碱含量重,不能直接饮用,初来乍到的他们没有经验,没有储存饮用水,导致没有水煮饭。结果在整个春节期间,他们只能吃炒菜或干锅,后来用啤酒当水做饭。“啤酒饭”是他对工地最初的印象,那苦苦的味道,李海楼至今记忆犹新。
1998年,李海楼奉命走出国门,参加科威特GC28号集油站的建设,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集油站。他们的驻地设在科威特南部城市艾哈迈迪附近,这里距施工现场约90公里,每天都要坐着通勤车在两地间往返。途中经过美国驻科威特空军基地,需接受荷枪实弹军警的多次严格检查。科威特属于热带沙漠气候,经常刮沙尘暴,白天室外温度往往都在45度以上,车内空调即使开足力,仍然难抵酷暑。他们笑称自己是蒸笼里的包子,一趟车坐下来,全身都被汗水湿透了。
科威特不仅气候恶劣,而且还存在生命危险。1990年海湾战争期间,参战双方都埋下了很多地雷,虽然距离停战已有7年多时间,但是很多地雷仍然遗留在地下。他们经常听到牛羊骆驼等牲畜被地雷炸死的消息。为了保证安全,他们首先要接受EOD教育培训,学会准确识别和正确处置可疑爆炸物;作业前首先要进行EOD探测,只能呆在建设工地的控制区内,不能随便出去。在科威特3年,他们的活动范围基本上都在两点一线,其枯燥的工地生活,考验了他的吃苦能力和忍耐力,磨砺了他的意志。
闯关东精神的核心内涵之一是进取和拼搏。李海楼一直都在进取。上个世纪90年代,我国的安全环保工作刚刚起步,很多领域还很陌生。在承建科威特GC28号集油站过程中,他们很难按照国内的安全管理模式施工。为了适应外方管理模式,安全专业科班出生的李海楼临危受命,负责起项目的安全环保工作。为了处理好这个“烫手山芋”,李海楼暗暗下定决心,一定要拿下这个工作,让外方刮目相看。为此,他积极和外方沟通,白天在现场巡检,晚上在宿舍研究外方安全规章制度和程序文件;吃透了外方的要求之后,他将这些要求贯彻到施工中,现场的安全管理局面焕然一新。
李海楼在科威特呆的三年期间,他仅回国探亲一次。2001年4月,李海楼回国。通过在科威特项目的锻炼,他熟练掌握了国际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模式和惯例,对于安全的认识和管理水平大大提高,具备了执行国际项目安全管理的水平。
2002年,中油六建公司成立安全环保部。在公开竞聘中,李海楼脱颖而出,出任该部门的副经理,成为公司当时最年轻的中层干部。重担压身,李海楼知道,只有努力工作,才能对得起公司的信任。当时,公司的安全管理还停留在传统安全管理的水平,员工的安全意识普遍不高,监管体制尚未建立。因此,尽快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HSE管理体系势在必行。李海楼结合国际经验,从国内实际出发,提出了一整套安全管理体系。“那段时间,压力很大,查阅了大量资料,到许多国内工地进行了实地调研,不断考察管理体系的可行性,经过多次修正,最终才定版。”李海楼说。
很快,李海楼主导建立的HSE管理体系得到了检验的机会。2003年,中国海油与壳牌公司合资在广东惠州建设南海石化项目,项目总投资43亿美元,建设13套技术最先进的工艺装置,是当时国内和壳牌公司最大的合资项目,吸引了美国Bechtel、英国Foster Wheeler、法国Technip、意大利Tecnimont、日本JGC、台湾CTCI、中国石油、中国石化等众多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参与项目的建设。中油六建公司承建了这个项目中的关键装置。这是一个国内工程按照国外标准管理的项目,安全管理严格,许多国内参建单位很不适应。然而,李海楼兼任该项目的HSE经理负责安全环保工作后,由于有一套成熟的HSE管理体系,加上有执行国际项目的经验,他如鱼得水、得心应手,迅速开展工作,很快就得到业主CSPC、项目管理公司BSF(由Bechtel、SEI和Foster Wheeler组成的联合体)等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赞扬,项目取得了800万安全工时无损失的卓越HSE业绩,他被BSF授予HSE突出贡献荣誉证书。由于良好的安全管理预案,该年9月份超强台风“杜鹃”来袭时,项目经受住了台风的考验,没有造成较大损失。
HSE管理体系已经成为中油六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,通过它产生的良好安全管理业绩,为此后中油六建公司承揽独山子石化等工程,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
繁忙的工作之余,李海楼没有忘记学习。他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各类管理知识,力争始终站在专业的前沿。他觉得,越工作越需要“充电”。他先后取得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职称。2007年,他考取广西师范大学工商管理专业,2012年考上工商管理(MBA)专业研究生,今年6月份,他硕士研究生毕业,取得了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。
“从专科升到本科,再从本科拿到研究生学历,我用了7年,都快赶上抗战了!”李海楼笑着说。“这7年,确实很辛苦。周末到学校上课,要是赶上出差,要自己找时间补课、修学分,课本都随身带,经常后半夜看书、写论文。”“不管怎样,很值。”李海楼说。
闯关东精神的另一个内核就是人文精神,这一点在李海楼身上也得到了充分体现。他认为,安全环保工作没有深奥的学问,需要的只是“责任心,婆婆嘴,麻杆腿”,这就要有一支业务素质过硬、态度认真的安全管理队伍。
在安全员队伍建设上,他极力为安全员创造更好的平台。在他的努力争取下,2006年公司恢复了分公司安全环保科,2007年公司成立了安全监督站并开始在项目上配置专职安全经理。每年,他都组织公司安全人员参加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,统一购置教材,在安全人员中形成学习、取证的良好氛围。
李海楼特别关心下属。对于事故的处理,他首先是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,然后分清责任。他认为,安全环保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,受到方案、设备等方方面面的影响。打个比方,十个方面你做好了九个,也有可能发生事故。每次到项目检查工作,他都要召集现场安全员谈心,问问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上有什么困难,然后尽己所能帮助他们。他还组织开展安全人员专业年度考核,检验他们的专业技能,同时也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,以做到人尽其能。
大胆给年轻安全人员压担子是李海楼带队伍的另一个法宝。他为HSE专业骨干队伍建立了上升渠道,让基层安全人员有所期盼,让年轻人有发展空间。通过压担子,他锻炼出了一批现场安全管理骨干力量。
从事安全管理工作近20年,李海楼深深地懂得“安全责任重于泰山”的意义。他经常对安全人员说,安全工作责任非常大,权利非常小;安全环保工作只有起点,没有终点,要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,用100%的努力消除隐患、控制风险、预防事故。
采访结束,用文字细梳他走过的岁月,就像朴树在《平凡之路》里的浅吟低唱:“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,也穿过人山人海,直到看到平凡才是唯一答案……”
这就是一位闯关东二代的故事,一个关于拼搏、关于进取的故事;这就是一位闯关东二代的汉子,一位仍然在“平凡之路”上向前走的汉子。